世界信息:央视《焦点访谈》聚焦合肥高质量发展
6月12日,央视新闻《焦点访谈》栏目,播出节目《长三角:稳固底盘 开拓创新》,聚焦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,发掘背后隐藏的高质量发展密码。
(资料图)
这座“科创名城”再次成为焦点所在,近年来,合肥凭借“以投带引模式”频频出圈,靠着“投早投小”的培育耐心、产投布局的超前眼光、一掷千金的营商诚意,快速转换赛道,在战新产业先发起跑,风生水起。
有为政府,看见未来
未来始于远见,有效源于有为。
2005年,合肥确立“工业立市”战略,家电产业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,以此为跳板,新型显示、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发力角逐。
万事开头难。产业起步,高效的方式之一,就是引入头部企业,以此发挥辐射效应和磁吸力,带动产业上、中、下游企业集聚培育。
然而,彼时的合肥,面朝“战新”,挑战巨大。
“工业城市”“产业单一”“营商传统”,种种关键词成为当时企业家们对合肥的粗略印象。如何打破“刻板印象”?合肥选择“拼一把”。
京东方的前身是老国企“北京电子管厂”。21世纪初,京东方经历行业周期的大起大落,寄希望于一条可生产大屏幕的6代线(可生产18-37英寸屏幕)。然而所需投资超过百亿,融资是个大问题。
辗转于深圳、上海,最终,京东方与合肥相遇。
彼时,合肥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不到200亿元,想建一条投资100多亿的6代线,风险很大。但要想蹚出新路子,必须升级产业。2008年,合肥以“绝不动摇”的决心牵手京东方,开启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之路。
作为合肥最早通过投资引入培育的显示屏企业,京东方不失所望,其6代线成为中国第一条高世代生产线,这条生产线生产出了大陆第一台32英寸液晶屏幕,让合肥一跃成为被关注的高新技术制造基地。
借助京东方的龙头效应,新型显示产业现有100多家配套企业落地合肥。这背后,离不开“有为政府”的运筹帷幄。
合肥依托合肥兴泰金融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、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、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三大国资平台作为开展资本招商的“牵引器”和“主力军”,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打造总规模超千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,形成“引导性股权投资+天使投资+社会化投资”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。
截至“十三五”末,合肥国资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超1200亿元,带动项目总投资超4500亿元,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投资近5000亿元。
有效市场,迎来新机
“有为政府”开出了好局,后招又该如何续力?
“借力”是合肥的战术。
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,用资本的力量干事,合肥围绕“科创+产业+资本”三大支点,用国有资本当作“撬动地球”的杆子,使“有为政府、有效市场”同频共振,灵活运用基金撬动社会资本,打造产业升级的“助推器”和“牵引绳”,实现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双赢。
项目招引落地,紧接着就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。
一套“引进团队-国资引领-项目落地-股权退出-支持新项目发展”的产业投资循环模式,让合肥最大化发挥出资本培育产业的效能。
前期理性决策降低投资风险,中期投资并引入高成长性项目加速推动,后期通过上市、股权转让、企业回购等市场化方式安全退出国资,实现了产业的良性循环。
在这套打法的布局下,合肥成功运作一个又一个战新项目,战新产业风生水起。
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发展阶段,合肥因地制宜找到了优势赛道。凭借“芯屏汽合”“急终生智”,合肥打造出千亿级别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,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,战新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84%。
2022年,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.3%;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.2%,创历史新高;战新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7.9%。
去年,“科大硅谷”强势出道,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、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,更是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“科大硅谷”采取市场化运作,今年面向全球招募“合伙人”,将片区划分为若干单元,每个单元交由不同“全球合伙人”运营,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,对合作人提供“一事一议”“基金+奖补”的支持。有效市场的运作方式,让创新资源活性更足。
有利政策,给足底气
今年5月底,合肥印发《支持“科大硅谷”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》发布,其中部分条款做到了国内最优或最佳,为高端人才和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一流政策环境。
借靠合肥这艘“产业大船”,去年6月才成立的智地感知(合肥)科技有限公司,现已实现营收400多万。智地感知(合肥)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强告诉记者,作为初创企业,他们的创业成员几乎都是刚从学校出来。面对激烈的竞争,他们却“底气十足”。
“从场地、管理到投融资,合肥给予了我们‘一站式’支持。今年‘科大硅谷’的政策也给我们创业者带来了红利,2023年我们有望实现2000万元的营收。”
面向战新产业,合肥打造出“政策特区”,让创新主体不断汇涌。如今,合肥每年都会拿出100多亿元“押注”战新产业,“高质量发展30条”“三重一创”等支持政策不断释放政府诚意。
在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,“中国声谷”、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新能源汽车等专项政策相继出台。为招才引智,合肥专门制定重点产业人才政策,10年间累计投入就业创业资金数十亿元,每年吸引近10万名高校毕业生来肥就业。
回顾合肥高质量发展,战新产业“从无到有”“从小到大”“由弱变强”,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运气使然,而是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的定力、魄力所致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