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良资产加速“甩卖”背后:资产质量与盈利压力下中小银行谋求主动优化
步入四季度,多家银行加速出清资本占用较高、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“包袱”,百亿元规模的债权资产转让频现。例如,渤海银行拟挂牌转让约700亿元债权资产。广州农商行也发布公告称,将转让底价超120亿元的贷款资产包。与此同时,10月以来,银登中心网站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已达25条,转让主体包括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地方中小银行及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。业内人士表示,当前不少中小银行面临资产质量承压、资本充足率下行和盈利能力弱化等问题。未来,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潜力巨大,中小银行应积极探索多元化、专业化的资产处置模式,同时加强“全周期、主动化、生态化”不良资产价值管理能力建设。
(资料图)
银行转让不良资产动作频频
四季度以来,中小银行加快“甩包袱”进程,百亿元级不良资产包频现。
例如,10月10日,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,该行拟通过公开挂牌程序将多年历史积存的经济资本占用较高、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出清,拟转让资产以贷款为主。基于合同价值等适用情况,此次拟转让资产涉及金额合计约700亿元,其中本金金额约为499.37亿元、利息金额合计约为104.36亿元、罚息金额合计约为93.34亿元、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为1.26亿元。公告显示,截至2024年末,该资产包的账面价值约为483.1亿元。
无独有偶,广州农商银行也在10月9日发布公告称,该行拟转让账面价值为121.32亿元的信贷资产。从行业来看,该行此次拟转让不良资产主要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房地产业、批发和零售业,在资产包中占比分别为38.78%、20.46%、16.27%。
记者统计发现,截至10月15日记者发稿时,仅10月的6个工作日,银登中心网站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已达25条。转让主体涉及建行安徽省分行、平安银行、江苏靖江农商行、兰州农商行等多类银行机构,以及中银消金、幸福消金等消费金融公司。
据国盛证券金融研究团队统计,今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挂牌规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。其中,未偿本金总额667亿元,同比增长108.8%;未偿本息总额929亿元,同比增长75.2%。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参与主体结构来看,股份行仍为主要的不良贷款出让方,城商行、消费金融公司、国有大行不良处置力度均有所加大。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资产类型结构来看,个人业务为主要的不良贷款类型。
招联首席研究员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记者表示,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,有助于减少资本无效占用,减轻发展的历史包袱,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,优化金融资源配置,进而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。
有助于改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指标
谈及加速转让不良资产原因,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,四季度,不良资产出表需求迫切,转让不良资产可直接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、准备计提额,提升资产质量,同时降低资本占用,为下一年新增贷款腾挪空间,并在此基础上带动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、改善流动性。
记者调研发现,资产转让主要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指标。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,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权重较高,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中的权重较大。而风险加权资产是资本充足率的分母。当高权重的不良资产被转让出表后,资本充足率的分母会减小,资本充足率本身相应提升。
记者查阅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》发现,对不同资信状况的投资者,商业银行所采用的信用风险权重不同。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较好的投资级公司和合格交易者的风险暴露,可采用较同类主体更低的风险权重。
转让不良资产还可以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,有助于优化银行资产结构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账龄是从资产应收时点到当下的时间间距,是衡量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指标。账龄越长,银行的回收风险越高。以渤海银行为例,根据公告,在此次拟转让资产中,账龄在1年以内、1年-3年、3年-5年以及5年以上的债权占比分别为2.45%、11.87%、30.47%、55.20%,以长账龄资产为主,资产流动性相对较差。
“当银行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让后,可以将资金用于其他项目,提升银行业务的灵活性。”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。广州农商银行公告称,此次交易使该行能尽快将资产变现收回,将资金用于其他潜在优质资产投资或其他投资活动中,进而优化资产结构,取得更好的回报。
在此基础上,加快“回血”、提升盈利能力也是银行主要目的之一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资产转让过程中,部分银行虽对不良资产进行打折处理,但其转让底价仍均高于资产的账面价值。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83.1亿元,转让底价为488.83亿元,若按照底价成交,可带来贷款处置损益5.73亿元。广州农商银行拟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是121.32亿元,转让底价为122亿元,当按照底价成交时,同样可获得部分贷款处置损益。
董希淼表示,债权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经过减值准备后,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净值。如果转让的底价高于账面价值,那么将给财务报表带来正向影响。
探索多元化、专业化处置模式
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潜力巨大,未来将呈现总量稳中有增、结构持续调整的发展态势,放贷机构从“被动处置风险”到“主动管理资产”的转型将逐步深化,中小银行也应积极探索多元化、专业化的资产处置模式。
渤海银行在公告中表示,通过债权资产转让事项,该行可将多年历史积存的经济资本占用较高、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一次出清;并预期能够较大幅度改善该行资产质量,优化资产结构,节省风险资产占用,提高资本充足率,提升资本利用率、盈利能力,有效提高抵御风险能力,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
不少中小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压力和盈利压力。截至今年6月末,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.24%,较上年末下降0.39个百分点;广州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.62%,较上年末下降0.90个百分点。行业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规模483亿元,同比增长138.8%,其中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370.4亿元,同比增幅高达761%。与此同时,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持续下行,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仅为4.1%,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.9%,部分资产包起始价甚至出现低于1折的“冰点价”。
面对持续增长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,董希淼认为,未来一段时间,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作为一项常规性举措,将在公开、透明的市场化竞价机制中稳步加快推进。中小银行应采取更多差别化措施,综合运用现金清收、自主核销、不良资产转让和证券化等多种方式。
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建议,银行应提升“全周期、主动化、生态化”的不良资产价值管理能力,对于风险初现但仍有经营价值的客户,应提前介入,联合AMC等,设计债务重组、资产剥离、引入战投等综合方案,避免风险进一步恶化;同时,可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,结合宏观经济、区域经济、行业景气度、企业经营数据等,对不良资产的回收率、处置周期进行更精准的预测,有效防控风险。
- 文旅上市潮,进入Next Level
- 最新战报:连爆大冷世界第2第3第6第9都一轮游!安赛龙2-0世界第5-每日消息
- 不良资产加速“甩卖”背后:资产质量与盈利压力下中小银行谋求主动优化
- 期指主力席位减仓
- 山姆・奥特曼回应ChatGPT情色内容引发争议:OpenAI不是“世界道德警察”
- 即时看!欧债收益率普遍下跌,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4.8个基点
- 从“换帅”看信用卡行业如何破局突围|播报
- 四环医药(00460.HK)10月15日回购1000.00万股,耗资1518.90万港元|每日快播
- 世体:卡瓦哈尔和阿诺德加速恢复,目标赶上国家德比
- 快报:七旬老人身陷“空中险境”,网格员“闪电”救援化险为夷
- 亚锦赛|国乒女团3比0横扫日本 斩获亚锦赛第20冠
- 集文创、商业、休闲于一体!钦州这一区域开始改造_快播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