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旅上市潮,进入Next Level
斑马消费 陈碧婷
【资料图】
印象大红袍港股IPO,将文旅品牌的竞争核心,推进到了更高的层次。
第一代旅游上市公司,背靠景区发展;第二代乐园品牌,靠运营能力立足;第三代文旅上市公司,以文旅IP为核心。文旅业核心竞争力的迭代,见证了市场从“靠天吃饭”、“靠人吃饭”到“靠IP吃饭”的迭代。
到福建武夷山的人,大概率不会错过《印象大红袍》。去武夷山,如果不看《印象大红袍》,就相当于白来。
仅靠这一场演出,公司每年卖票收入过亿,稳赚四五千万元。还衍生出一整套业务,将IP市场的流量变现法则运用到极致。
不过,单一实景演出IP的商业价值天花板,已经让印象大红袍公司付出了业绩下降的代价。今年推出的新IP《月印武夷》,能否成功复制《印象大红袍》的成功,市场正在等待答案。
文旅IP化
随着文旅市场的发展,文旅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也在悄然迭代。
第一代旅游业上市公司,张家界、峨眉山、黄山旅游等,上世纪末集中上市。它们大多依附于景区,开展索道、班车、酒店、餐饮等业务,是“看天吃饭”。
第二代旅游业上市公司,包括华侨城(欢乐谷)、大连圣亚、海昌等。它们与景点资源的关联变弱,大多通过市场化的乐园项目立足,算是旅游市场的“看人吃饭”。
如今,文旅行业的上市公司们,正在进化至第三阶段,以文旅IP为核心。
今年年初,实景演出项目《印象大红袍》背后的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印象大红袍”),冲击港股主板上市,10月14日更新IPO招股书。
中国文旅演出,最早可以追溯至1982年的《仿唐乐舞》。后来,《宋城千古情》《印象刘三姐》成为中国实景演出市场的代表性项目。
2010年,《印象刘三姐》背后的“印象铁三角”,张艺谋、王潮歌与樊跃,联手打造了《印象大红袍》山水实景演出。
作为福建首个大型户外山水实景演出项目,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武夷山旅游的一张名片。业内有言:错过了《印象大红袍》,就错过了武夷山的精髓。
截至目前,《印象大红袍》已经演出了超过6700场次,15年来观众人次合计超过940万。
外界很难想象,一家两三百人的公司,仅靠这一场演出,每年卖票收入能过亿,净赚四五千万元。
2022年-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,《印象大红袍》分别演出355场、567场、518场、214场,该实景演出产生的收入分别为5760万元、1.36亿元、1.30亿元、4910万元。
此前三年,印象大红袍收入分别为6303.9万元、1.44亿元、1.37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-259.9万元、4750.4万元、4280.9万元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收入、净利润分别为5588.4万元、677.5万元,分别同比变动8.48%和-46.57%。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,按2024年票房收入计,《印象大红袍》项目在中国所有旅游山水实景演出中排名第三,仅次于《长恨歌》和《印象丽江》,在所有文化旅游演出中排名第十;另外,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,印象大红袍公司在中国文旅演出市场排名第八。
如何突破天花板?
从印象大红袍公司2024年和2025年的业绩趋势来看,单一文旅演出IP的商业价值天花板,极为明显。
为了让观众在剧场全方位感受《印象大红袍》所传达的文化,公司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崇阳溪旁,搭建了一个拥有360度旋转观众席的专业剧院。
尽管,《印象大红袍》的票价并不便宜,普通座位238元,VIP座位268元-668元不等,但剧场的座位数量只有2099个,普通座位1521个、VIP座位578个。这就意味着,单次演出能够带来的收入规模受限。
而且,受天气及旅游淡旺季影响,《印象大红袍》每年能够开演的场次也很有限。淡季没观众,七八月份旅游旺季承载能力不足,影响了公司的全年收入。
所以,此前几年取得的业绩,几乎就是《印象大红袍》的极限。去年以来的业绩下滑,不过是文旅市场整体降温下的自然表现。
如何突破单一实景演出IP的天花板?既定的两大方向,印象大红袍目前都在尝试。
为了实现实景演出IP的扩张,降低公司对单一项目的依赖,今年,公司在《印象大红袍》之外,推出了新的实景演出项目《月印武夷》。
鉴于“印象铁三角”张艺谋、王潮歌与樊跃已经不再参与新的“印象”系列,印象大红袍公司2024年投资3200万元设立新公司,聘请肖向荣、萨迦多吉和池俊为导演,建造剧场并策划、排练,今年5月首演《月印武夷》。
相较于《印象大红袍》以茶文化为核心,新项目则围绕朱子文化。另外,《月印武夷》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调整,用室内剧场降低天气因素对实景演出的影响。
根据公司披露,5月份首演的新项目,在今年上半年产生的收入为236.7万元。
不过,文旅演出市场的激烈竞争,也在考验着印象大红袍的复制能力。行业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文旅演出项目达到450个,其中仅有16个项目年票房超亿元,这其中就包括《印象大红袍》。《月印武夷》能否成功复制前作的商业成功,还有待考验。
另外一条路径,便是利用现有文旅IP的影响力,开展衍生业务。以《印象大红袍》为核心,公司还配套开发了印象文旅小镇,业态包括武夷茶博园4A景区、印象建州美食主题街区、武夷茶研习社、印象市集;另外,公司还开设了茶汤酒店。
但是,这些业务非常考验公司的体系化运营能力。在最新的招股书中,印象大红袍公司披露称,印象市集的主要运营商终止合作,该项目从2025年5月31日起暂停运营,公司正在物色新的主要运营商。
公司寄予厚望的茶汤酒店,坐落于武夷山度假区内。尽管只有50间客房,但长期入住率偏低,2022年-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0.2%、22.6%、21.8%、24.8%。导致酒店业务长期以负毛利的状态经营,拖累公司整体盈利。
如何用更多的新项目持续激活实景演出板块?形成了文旅IP后,如何用衍生业务延长消费链条将IP价值最大化?这些都是印象大红袍港股上市后,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这不仅决定着印象大红袍公司后续能否讲出新故事,也决定着,第三代文旅上市公司,以IP为核心的运作模式,到底能否得到市场的验证。
- 云工场于10月15日斥资801.12万港元回购200万股
- 2026版熊猫贵金属纪念币来了,你想拥有吗?_当前热议
- 文旅上市潮,进入Next Level
- 最新战报:连爆大冷世界第2第3第6第9都一轮游!安赛龙2-0世界第5-每日消息
- 不良资产加速“甩卖”背后:资产质量与盈利压力下中小银行谋求主动优化
- 期指主力席位减仓
- 山姆・奥特曼回应ChatGPT情色内容引发争议:OpenAI不是“世界道德警察”
- 即时看!欧债收益率普遍下跌,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4.8个基点
- 从“换帅”看信用卡行业如何破局突围|播报
- 四环医药(00460.HK)10月15日回购1000.00万股,耗资1518.90万港元|每日快播
- 世体:卡瓦哈尔和阿诺德加速恢复,目标赶上国家德比
- 快报:七旬老人身陷“空中险境”,网格员“闪电”救援化险为夷